整站检索

学院新闻

潘光哲研究员来学院讲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4
浏览量:2018-10-24

10月23日下午,由金沙集团1862cc、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社科大讲坛之七〇二”于正德楼430会议室成功举办,台湾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胡适纪念馆主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财团法人纪念殷海光先生学术基金会董事长、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潘光哲先生主讲,史家亮教授主持讲座,学院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共80余人参加本次报告。

本次报告以“政治思想史脉络里的孙中山专家政治论”为题,潘光哲先生首先以“海洋中国”与“大陆中国”的概念入手,指出孙中山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的杰出人物,接受海外新式教育,代表的是海洋中国的发展理念。以孙中山与康有为的比较为例,说明了思想家之思想来源于其社会环境的历史规律性认识。接下来,潘先生就“国父”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概念史的梳理,对“国父”孙中山形象的建构进行了层层剖析,其实是做了一次思想文化史研究路径的学术示范。对孙中山的评价要回归历史现场,将后人加诸其身的种种评语逐层拨开,以真实的评价与理解人物。任何一个形象的建立都不是随意而生,必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自然有被称为“国父”的理由,此称号的形成本身也已经成为历史组成部分。在理解孙中山问题上,潘先生提醒要有“世界史取向”、要有全球性横向比较的意识,要将孙中山的思想置于世界发展全局进行考量。孙先生的“铁路梦”是中山先生现代性体验之后的产物。物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革命的成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电报对革命宣传就有推动之功,铁路的作用是孙中山在海外有所经历之后提出的现代化设想之一部分。但其对于现代铁路建设并无专业性研究,故而提出的铁路建设计划只能是梦而已。孙中山三民主义等理论多借鉴海外先进思想。如其土地政策即经由Henry George、宫崎民藏、安部矶雄等人的一系列阐释衍转而来,成为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政治理论之一。此过程是赛义德“理论旅行”的具体注脚。在国家治理问题上,孙中山也认为“发展型国家”应培养专业技术型官僚,此即“专家政治”。专家政治是近代技术革命后对于政治制度进行冲击之后的产物。一个国家里,主权属民,政权属于政府,公共事务的治权属于官员群体。中国在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中,要想成为官员群体一份子,必须是学有专长的某方面专家,方可适应发展中国家日益扩张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潘先生讲课过程中,不断强调要将历史人物置于历史现场中进行理解、强调比较研究的方法与宏观研究的视野,要回到历史脉络里理解人物,回到孙中山才能理解孙中山等等。学术事业不是作文比赛,而是一种终生修行,要能做冷板凳。

报告结束后,潘老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认真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现场师生都受益匪浅。最后,徐保安副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并对潘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报告让学院师生更加清晰系统地理解了如何在政治思想史脉络里理解人物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人物比较的一般路径,概念史的基本研究范式等等,都对学院师生尤其是对研究生选题以及学术工作的开展有所启迪,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激发学术创造力,为金沙集团1862cc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